1. 聚丙烯酰胺本身的問題
選型錯誤污水性質與聚丙烯酰胺類型不匹配:如果污水是含有大量金屬離子的無機廢水,應該優先考慮陰離子聚丙烯酰胺,因為它可以通過與金屬離子相互作用發揮絮凝作用。若錯誤地使用了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無法有效地與污水中的成分結合,從而不能使污水變清。例如,電鍍廠的廢水含有較多的重金屬陽離子,陰離子聚丙烯酰胺能更好地與之反應,而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在此情況下效果不佳。
未考慮污水的酸堿度:不同類型的聚丙烯酰胺在不同酸堿度下的絮凝效果不同。非離子聚丙烯酰胺受 pH 值影響相對較小,但陽離子和陰離子聚丙烯酰胺受 pH 值影響較大。例如,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在堿性環境下,其正電荷會被部分中和,導致絮凝效果變差;如果污水是堿性的,而沒有選擇合適 pH 適應性的聚丙烯酰胺,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澄清效果。
質量問題產品失效或過期:聚丙烯酰胺是一種化學藥劑,如果保存不當,如長時間暴露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或者超過保質期,其分子結構會發生變化,導致絮凝性能下降。例如,固體聚丙烯酰胺吸潮后會結塊,部分成分發生水解等反應,影響其在污水中的溶解和絮凝作用。
產品純度不足:低純度的聚丙烯酰胺含有較多雜質,這些雜質會干擾其絮凝功能。例如,含有較多未反應的單體或者其他添加劑的聚丙烯酰胺,在用于污水絮凝時,無法發揮正常的電荷中和或吸附架橋作用。
2. 溶解環節的問題
溶解不完全溶解方法不當:如果在溶解聚丙烯酰胺時沒有按照正確的方法操作,例如沒有充分攪拌或者攪拌速度過快,會導致聚丙烯酰胺溶解不完全。攪拌速度過快會使聚丙烯酰胺分子鏈斷裂,而攪拌不充分則會使部分聚丙烯酰胺顆粒未完全溶解,形成膠團。這些未溶解的部分進入污水后,無法正常發揮絮凝作用,導致污水不能變清。
溶解濃度過高或過低:溶解濃度過高,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黏度會很大,分子鏈之間相互纏繞,不利于在污水中的分散,無法充分接觸污水中的懸浮顆粒;溶解濃度過低,則無法提供足夠的絮凝劑來處理污水中的雜質。例如,溶解濃度過高時,聚丙烯酰胺溶液在加入污水后,會出現局部濃度過高的情況,導致部分顆粒絮凝,而其他部分仍保持渾濁。
溶解用水的問題水質不佳:如果溶解聚丙烯酰胺時使用的水含有較多雜質,如硬度高的水(含有較多鈣、鎂離子)或者含有其他污染物,這些雜質會與聚丙烯酰胺發生反應,影響其性能。例如,硬水中的鈣、鎂離子會與陰離子聚丙烯酰胺結合,降低其有效成分,進而影響在污水中的絮凝效果。
3. 投加環節的問題
投加量不足或過量投加量不足:如果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過少,污水中的懸浮顆粒無法充分絮凝。因為聚丙烯酰胺需要一定的量來提供足夠的電荷中和和吸附架橋作用,以促使顆粒聚集形成較大的絮體沉淀。例如,對于高濁度的污水,少量的聚丙烯酰胺只能使部分顆粒絮凝,而剩余的大量雜質仍然使污水渾濁。
投加量過量:投加過量的聚丙烯酰胺也導致污水不清澈。過多的聚丙烯酰胺會使絮體變得過大且結構松散,在污水中不易沉降。而且,過量的聚丙烯酰胺本身也是一種有機污染物,會增加污水的有機物含量,導致污水變渾濁或者出現泡沫等現象。
投加位置和混合方式不當投加位置不合適:如果沒有在合適的位置投加聚丙烯酰胺,例如在污水水流速度過快或者停留時間過短的地方投加,聚丙烯酰胺無法與污水中的懸浮顆粒充分接觸和反應。比如在污水管道的快速流動區域投加,聚丙烯酰胺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就被沖走了,無法使污水澄清。
混合不充分:投加后沒有進行適當的混合,聚丙烯酰胺溶液不能均勻地分布在污水中,會導致部分區域絮凝效果好,部分區域沒有絮凝,整體污水依然渾濁。
4. 污水本身的問題
污水成分復雜含有多種干擾物質:如果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油脂、表面活性劑等復雜成分,這些物質會干擾聚丙烯酰胺的絮凝作用。例如,油脂會包裹在懸浮顆粒表面,阻止聚丙烯酰胺與顆粒的接觸;表面活性劑會改變顆粒的表面性質,使顆粒之間的電荷分布和相互作用發生變化,降低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
水質和水量波動大:污水的水質和水量如果經常發生較大的波動,例如工業廢水在不同生產階段排放的污水成分和流量不同,會使預先確定的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和處理方式難以適應變化后的污水情況,導致污水不能有效澄清。